自俄乌战争开始,西方对俄罗斯制裁高达上万项,可惜至今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2025年6月26日,根据乌克兰媒体《基辅独立报》报道称,尽管受到西方制裁,俄罗斯战略导弹工厂仍然能够进口设备,从而大幅提高导弹产量。只是设备来源从西方换成中国,其进口的设备以及供应链大部分来自中国。
乌克兰媒体报道截图
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重点为高新技术领域,机床等精密加工仪器被西方列为重点制裁领域。西方不仅主动退出了俄罗斯的数控机床市场,还远程锁死了进口机床。据英国媒体《金融时报》报道,西方先进设备供应商要求所有使用其机床产品的客户都必须服从“远程管理系统”,一旦发现机床被“转移”,立即将其“锁死”,若“违反规定”则不再允许设备启动。
展开剩余81%先进机床是俄罗斯急需的装备
对此,俄罗斯一筹莫展。俄罗斯并不具备完全消除西方制裁的能力,幸好中国制造的设备量大管够。从商业领域来讲,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西方放弃了俄罗斯的数控机床市场,形成了一片市场空白,中国数控机床正好可以填补空白,等于天上掉馅饼了。
乌克兰媒体《基辅独立报》宣称,俄罗斯为了扩建沃特金斯克工厂,不仅新建了厂房,还悄悄进口了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先进设备,主要来自中国。这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导弹工厂之一。这家工厂雇用了数千名新员工,增建了新建筑,提高导弹产量以满足战争要求。据说在俄乌开战前,已经获得大量的导弹订单,主要产品为“伊斯坎德尔-M”弹道导弹,还生产洲际弹道导弹,包括“亚尔斯”和“布拉瓦”导弹,也可能生产“奥列什尼克”导弹。
俄军导弹订单可没停
由于有进口设备的供应,俄罗斯完成军工企业扩建,导弹产量翻倍。仅以“伊斯坎德尔-M”弹道导弹产量为例,西方智库认为,2024年俄罗斯生产700枚“伊斯坎德尔-M”弹道导弹,几乎是2023年的产量250枚的三倍。也因此,在战斗中俄罗斯军队发射的弹道导弹数量直线上升,从2023年的45次上升为2024年的245次。2025年迄今为止,为180多次,这才是半年的量。
即便在实战中的使用量增多,但是俄军的储备量依旧在上升。据说,俄罗斯已储备约600枚“伊斯坎德尔-M”弹道导弹和300枚“伊斯坎德尔-K”巡航导弹。
俄军不光打,还储备
乌克兰情报机构称,俄罗斯导弹产量上升,不仅可以补充消耗的导弹,还可以为长期冲突储备导弹。显然西方的制裁失败了。虽然包括沃特金斯克工厂在内的俄罗斯军工企业被西方列入制裁名单,完全禁止向俄罗斯出售制造导弹所需的任何材料、机械和微电子产品。
沃特金斯克工厂内部,一直在进行扩产
西方曾经期待在制裁之下,俄罗斯失去战争潜能。美国媒体《福布斯》杂志曾经预言,到2026年,俄罗斯将丧失大部分战力。现实却是俄罗斯越来越强大,军工生产不断上升,保证俄罗斯军队对乌克兰保持火力优势。
俄罗斯也在对国产机床进行完善
现在西方媒体也不得不承认事实,接受制裁失败。只是将原因归结给中国。据英国媒体《金融时报》爆料,俄罗斯快速解决炮管更新换代问题的原因是从中国得到了大量民用设备,直接提高了俄军炮管生产速度。
目前俄罗斯接近六成的数控机床从亚洲国家进口,实则就是从中国购买。中国发达的机床工业可以实现“量大管够”,只要俄罗斯付钱,想要多少就能买到多少。
俄罗斯现在急需扩产导弹
乌克兰媒体《基辅独立报》指出,俄罗斯私营中介机构负责从中国厂商处购买设备,将其交付给俄罗斯军工厂,这带来了军工生产上升。这种用途转移,是俄方自主行为,我们卖设备都是以商业用途出口。
现在西方依然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制裁失败,还给失败寻找借口,大谈俄罗斯从中国等国家进口的机床设备,完全就是一种托词。将西方制裁失败归结于第三方对俄罗斯出口,完全无视俄罗斯自身的机床设备生产能力也不弱。
常言道:求人不如求己。俄罗斯在大量进口中国制造的机床时,也一样在提升自身的机床产量。在西方制裁的背景下,俄罗斯自身生产的机床设备产量也在不断提升,正在有效降低对外依赖度。
俄罗斯自己也有常规机床生产能力
西方无视制裁政策的缺陷,只想寻找封堵制裁的漏洞,有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意思。不能正视现实,才是西方最大的缺陷。
参考报道截图:
参考报道截图:
发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倍顺网配资-炒股配资官网查询-股票配资学习网-正规配资炒股平台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