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一组!注意发力角度,跟我一起喊‘一二一’!”康复训练大厅发出“呐喊”!康复师的指令与整齐的口号交织,十几名的部队患者正分组进行肢体训练。这是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三医院康复医学科近期开展的团体康复活动现场,一群因上肢、下肢战伤或训练伤需要康复的战友,在这里以“集体作战”的姿态,向着“重返战位”的目标共同发力。
从“孤军奋战”到“并肩冲锋”
战友情续写新战场
“以前自己练,总觉得没劲儿,现在身边都是战友,谁也不愿掉队。”参与团体康复的战士小李坦言。他因训练中下肢受伤一度陷入焦虑,独自康复时常常因进度缓慢而沮丧。加入团体康复后,同组战友的鼓励成了新的动力——有人帮他调整护具,有人分享发力技巧,原本枯燥的训练变得充满力量。
展开剩余72%在第九八三医院康复医学科里,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不同于传统的个体康复模式,团体康复将有相似康复需求的病患编组,让曾在同一战壕并肩的战友,在康复训练场继续“组队”。训练间隙,大家聊得最多的不是伤痛,而是“什么时候能回连队”“下次考核一定要跟上”,熟悉的军营话语里,是刻在骨子里的不服输。
专业护航+集体智慧
康复效率节节高
“团体康复不是简单的‘一起训练’,而是结合军人特点设计的科学方案。”康复医学科邢主任介绍,团队针对上肢功能恢复(如握力训练、关节活动度练习)和下肢功能提升(如步态矫正、肌力强化),制定了“基础训练+分组突破+集体挑战”的三阶计划。医生、康复师、护理小组全程跟进,既确保动作规范,又根据每个人的恢复情况动态调整强度。团体康复的目的不仅能加快伤病员康复的速度,更重要的是提高伤病员的核心力量,科学训练,大大降低后期训练伤的发生率,更保障了部队战斗力。
为了让部队患者早日回归正常生活与工作岗位,科室的护士与康复师们主动开启“加班模式”。康复师们耐心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训练,一遍遍示范动作要领,精准调整训练强度;病房中,护士们穿梭忙碌,密切观察患者的康复状态,及时提供专业护理与心理疏导。常常是夜幕降临,科室的灯光依然明亮,那是医护人员们坚守岗位、默默付出的见证。
在这里,康复不只是肌肉的恢复,更是军人意志的淬炼。我们会一起拆解动作要领,在集体训练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节奏;会分享康复心得,让“过来人”的经验少走弯路;会在体能挑战中相互鼓劲,把“不抛弃、不放弃”刻进每一次伸展、每一步挪步。当你的手臂能再次标准敬礼,当他的双腿能重新稳健踏正步,这份共同达成的“战绩”,会比任何勋章都更滚烫。
监制:易伟国、张向阳
主编:程磊
责编:李畅
编辑:郭静
来源:康复医学科
作者:刘赛北
校对:董美燕
医院地址:天津市河北区黄纬路60号
发布于:北京市倍顺网配资-炒股配资官网查询-股票配资学习网-正规配资炒股平台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