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身体里,胆囊虽然小小的,却承担着储存和浓缩胆汁,帮助消化脂肪的重要工作。不过,它也很容易“闹脾气”,胆囊炎和胆结石就是胆囊最常见的“小麻烦”,今天咱们就来认识认识这两种疾病。
胆囊炎:胆囊的“急性发作”与“慢性纠缠”
胆囊炎是最常见的胆囊疾病,主要是化学刺激和细菌感染“捣乱”引起的,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急性胆囊炎就像一场突然爆发的“炎症风暴”,是胆汁潴留和细菌感染引发的胆囊炎症。想象一下,胆囊就像一个小仓库,当胆囊内的结石像“小石子”堵住胆道,胆汁没办法正常排出,就会在胆囊里越积越多,形成慢性刺激;或者肝脏长期有炎症,周围组织也被“连累”发炎,都可能引发急性胆囊炎。这种病在中年女性中比较常见。
一旦患上急性胆囊炎,上腹部就会疼痛,还会消化不良。腹痛有时像被针刺,有时又像被刀割,而且发作很有规律。恶心、呕吐、发热也常常跟着来“凑热闹”。吃太饱、吃太多油腻食物,或者着凉,都可能成为诱发急性胆囊炎的“导火索”。要是急性胆囊炎治疗不及时,或者本身就有胆囊结石,很容易发展成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则像是一个“难缠的老朋友”,它是胆囊疾病里最常见的。有些慢性胆囊炎是急性发作留下的“后遗症”,但很多人之前并没有急性发作的经历。大多数慢性胆囊炎患者都存在胆道梗阻或胆汁流通不畅的问题。慢性胆囊炎的症状因人而异,轻的可能没什么感觉,一般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腹胀,上腹部或右上腹不舒服,还会持续疼痛,甚至疼痛会“跑”到右肩胛区。胃里有灼热感,嗳气、反酸也很常见,尤其是在饱餐一顿,或者吃了油煎、高脂肪食物后,这些症状会更严重。
从中医的角度看,胆囊炎的发生和饮食不规律、贪吃油腻、不注意保暖、心情不畅,甚至肠道有寄生虫等因素有关,这些情况会让肝胆的气机不畅,湿热聚集,功能失调。
胆囊炎在手掌上的信号:
◦ 要是拇指指甲上出现凸起的链条状纹路,可能是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在“提醒”你。
图片
◦ 手掌巽位(也就是手掌虎口到食指根部的区域)出现“十”“井”字状纹,提示可能有炎症,比如胆囊炎、胆管炎;要是出现“米”字纹,说明胆囊里可能有结石或者息肉。
图片
◦ 无名指变得细弱,也可能暗示着慢性胆囊疾病。
图片
胆结石:胆道里的“不速之客”
胆结石,就是在胆囊和胆管这些胆道系统的“地盘”里,长出了结石。这些结石的形成和代谢紊乱、胆汁瘀滞、胆道系统感染有关,它们会让胆汁的成分变得“不正常”。
胆结石根据成分不同,分为胆固醇结石、胆色素钙盐结石和混合性结石三类。在我国,胆色素结石最常见,它们有的是一颗“大块头”,有的是好多颗“小石子”,还有的像泥沙一样,而且常常和胆囊炎、胆管炎“结伴而行”。
胆结石平时可能“安安静静”不发作,一旦发病,右上腹就会突然出现剧烈难忍的阵发性绞痛,也就是我们说的胆绞痛。这时候,恶心、呕吐、黄疸、发热也会相继出现。医生检查时能摸到肿起来的胆囊,而且按压会很疼。通过B超检查,还能看到胆囊里有光点光团增强,这就是结石的“身影”。一般治疗胆结石会采用清热退黄、利胆排石的方法,配合食疗也能帮助防治。胆结石患者在生活中得格外注意保养和饮食,比如别吃太饱,少抽烟喝酒,少喝浓茶和咖啡,酸性食物也别多吃,多喝点开水、稀饭、豆浆这些清淡的饮食。要是胆结石频繁发作,必要时就得通过手术把这些“不速之客”请出身体。
胆结石在手掌上的信号:
◦ 中指指甲甲面出现链状纹,可能预示着胆结石。
◦ 巽位出现“米”字状纹、
图片
明显的“井”字纹,
图片
或者双手巽位都出现“田”字纹,
图片
都提示有患胆结石的可能。
胆囊炎和胆结石虽然不是什么“不治之症”,但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少困扰。了解它们的症状、成因和手掌上的信号,能帮助我们早发现、早治疗,更好地守护胆囊健康!
图片
手诊确实只能作为一种参考,可千万不能完全依赖它来诊断疾病。虽然手掌纹路、指甲变化等特征,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身体的健康状况,但这些表现并不具备绝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医学诊断是严谨的过程,需要结合症状、病史、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像B超、CT等)等多方面信息综合判断。所以,发现手掌上有“异常信号”,不用过于紧张,及时去正规医院检查才是正确做法,这样才能得到精准诊断和有效治疗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倍顺网配资-炒股配资官网查询-股票配资学习网-正规配资炒股平台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