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说的就是五运。古人写“运”这个字,是“逗”这个形——一横代表天,一竖像是人在路上行走,“卑”表示地势低顺,意思就是天体在高空中有规律地运转,人类仰望星空,顺着这些运行的轨迹来推演变化。古人看天,是从东、南、西、北、中的五个方位来观测,所以叫五运。其实五运讲的就是五行(金木水火土)在天上运行的节律,它不是虚的,而是古人用肉眼去看星辰,看日月的起落,看四季的更替,看它们每年、每月、每日的变动,得出来的一套有理有据的天文体系。用今天的话讲,这就是上古时代的一部天文学,只不过是用五行的概念去讲述宇宙的运行规律。
五运
五运对应的是气,气就是六气。这个“气”字,最早写法是“氣”,上面是“气”,下面是“米”。它讲的不是空气那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而是五谷精华通过火蒸的变化过程所生的精气,是天地之间最微妙、最灵动的东西。气从哪里来?古人说,气是天运行之后带来的变化,比如一会儿起风,一会儿下雨,一会儿寒潮,一会儿高温,这些统称六气,也就是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气不是乱来的,它们有一定的时序和变化规律,是跟着五运一块儿走的。运转则气行,气行则万物生。要是这六气出了偏差,风大了、寒重了、火多了,那就会影响到人的身体,也会影响庄稼和动物。
五运六气是中医里看天候、看病因的一个基础。中医不是只盯着人身上哪疼,而是要抬头看天、低头看地,观察整年气候的运行,判断哪个阶段会出什么病,什么人容易得,得了怎么治。比如说,某一年火运太过,那天上火气就重,地上的气也跟着躁热,人就容易长疮、上火、发热,还容易烦躁、失眠,这就是火运之年的气候病变。再比如风气不平,人容易得头痛、眩晕、抽搐、筋骨疼痛;寒气偏盛,就会腹泻、四肢发冷、阳气受阻。这些都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有一定的天文节律在里面。
天地之间,本是一口大炉子。这个炉子怎么烧、烧得旺不旺、烧哪一边,就决定了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气在一年四季里的分布。古人把一年分成六个阶段,叫作六步运气:初之气、二之气、三之气,一直到终之气。每一阶段有一种气占主导,也有一种气居辅佐,还有相克相乘的关系。比如湿气当令,那这一段时间湿重,人容易困倦、食欲不振、关节疼;如果火来乘湿,火旺则水干,人可能又会口干、咽痛。这些变化,古人看得一清二楚,不但能预测,还能指导医生提前做好预防和调理。
大运起于土运
大运起于土运,这是因为土居中央,能统四方,所以不论推算哪一年的运气变化,都是从土运开头,然后依照五行相生的顺序依次为金、水、木、火,最后又回到土,如此循环不断。土运值年,也就是说这一年天上的主气是土,对应的地面气象变化就是“湿”气为主。湿气重了,人容易感觉身体沉重、四肢困倦、食欲差、脾胃不和。假如这一年土运太过了,湿气就会偏盛,常常表现为阴雨绵绵、地气沉闷,也容易让人得湿热、关节酸痛、腹泻水肿等病。
但湿气太盛不单纯是土自己的问题,还可能引起火暑之气一同偏旺。这是因为五行中火生土,子能助母,子气太旺了反过来也会让母气变得更实。也就是说,火多了,土就更重,火土两旺,就会火暑夹湿,天气会闷热潮湿,人容易烦躁、失眠、上火又腹胀。反过来,如果土运不及,也就是这一年土气不足,湿气就变弱了,那燥气就可能来顶上,因为土生金,土病会影响到金,金对应的是燥。这样一来,秋燥提前,或是燥气过重,人就容易口干舌燥、咳嗽流涕、皮肤干裂。
不仅如此,土运不及也可能导致寒气过盛,这听起来像跳了一格,其实道理是这样的:土能制水,若土气不足,水气就没人管了,水性属寒,那这一年寒气也就容易肆意泛滥。天气寒冷、雨雪偏多,人体阳气被抑制,就容易四肢冰冷、腹痛泄泻、寒湿入络。古人总结的这些,都不是空想,是根据五行生克、子母相及的逻辑推演出来的,很讲究内在因果。用同样的方法,其它四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只要把土运当年讲通了,其它都可以依此类推。
倍顺网配资-炒股配资官网查询-股票配资学习网-正规配资炒股平台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